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技师罗连是2017年规培结束后留院的新员工,因科室工作需要,于2017年9月10日派往香格里拉迪庆州医院进行一项高原课题的资料收集工作。
香格里拉海拔3000米以上,罗连到达高原环境后即出现了常见的高反症状,如头昏、头痛、活动后气喘、失眠等,但没有充足的时间适应环境,罗连即展开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工作,其中包括一周3个夜班的睡眠监测,白天采集受试者信息、测试及数据分析等,从早忙到晚很少有时间休息。
10月9日,正值罗连的夜班,当晚的受试者是一名51岁男性,香格里拉居民,常规检查患者精神行为均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既往主要有房颤病史。患者在22:00上床睡觉,半小时后就进入睡眠状态,但到凌晨2:28分,罗连发现患者脑电图从睡眠转为清醒状态,遂进入患者房间查看,当即发现患者神情急躁、言语不清,简单检查后发现患者一侧肢体上抬无力,意识到患者处于异常的状态,罗连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患者急诊完成了头颅CT、MRI等检查,在很短的时间内证实为脑梗死、并接受了溶栓治疗。次日,受我院睡眠中心主任唐向东教授委托,我院神经内科周沐科副教授前往香格里拉会诊,评估患者病情已经转危为安,言语、肢体活动都有改善,预后相对较好;周教授认为能在脑梗死发病早期及时发现症状并给予溶栓治疗,是患者现预后良好的关键。
睡眠监测是一项相对特殊的检测方法,检测时间在夜晚,受试者安稳睡觉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一整夜的观察患者的脑电、心电、肌电、呼吸等各项指标,该项工作对技术人员的责任感要求甚高。罗连在睡眠医学中心规培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工作能力受到全科同事的肯定,于今年7月留院工作,此次在香格里拉给受试者进行睡眠监测时,第一时间从脑电的状态改变及时的到患者房间查看,再从患者的异常表现敏锐的意识到情况危急,极短的时间内让患者接受了急诊检查和治疗。这对患者而言,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患者的房颤病史,是脑栓塞的高危因素,而脑梗死的预后极大的取决于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很多患者在夜间起病,到白天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溶栓的时间窗,是罗连的高度敬业,挽救了患者可能的生命危险和严重的残疾预后。
医疗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环节,都可能与重要的结果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能做出闪光的贡献;罗连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医者仁心的博大情怀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受到了当地医院同行的高度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