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党员争先”——先锋党支部抗震救灾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纪实 2013.04.28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在又一次巨大的灾难面前,我院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向全院8000余名干部、党员和职工吹响了抗震救灾的集结号,投入到这一场生命抢夺战中。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灾情就是命令,医院在第一时间组建灾区医疗队。我院国家及省级救援队队员纷纷赶往医院。离地震仅仅不到2个小时,由急诊科、ICU、骨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22名骨干医护人员和7辆救护车组成我院第一支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携带大量急需的救援物资奔赴雅安地震灾区进行紧急救援。

曾勇副院长,在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中,便作为医院医疗队队长赶赴彝良灾区开展救援工作。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再次临危受命,担任第一支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大家不知道的是,就在几天前,他的腰伤复发……

ICU支部书记金晓东,在地震前一周便因高血压发作,一直头痛不适,血压一路飙升至170/110mmHg,可是他丝毫不顾自己的身体,没有向任何领导说出自己的身体状况,积极奔赴灾区一线……

ICU医师周琰,有着强烈的职业敏锐性,身为国家救援队员的他地震后抛下临近预产期的妻子,匆匆赶往医院整装待发……

宣传部姜贤飞,在汶川、彝良抗震救灾中,始终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与医疗队员并肩作战,持续发回最新消息。这一次,又毫不犹豫的背上背包,向芦山灾区出发……

车队队长王雄杨,汶川、彝良、会理、芦山……每一次地震都冒着危险行进在灾区,并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和机智的头脑,把大家带离险境,安全送达目的地……

在前线医疗队临出发动员会上,敬静书记、李为民院长深情嘱托,“华西作为国家队,应该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奔赴现场,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了医疗救援队,科室主任和支部书记带头,派出精兵强将,由曾勇副院长担任医疗救援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希望医疗队员努力做好救援工作,同时注意自身安全,我们将作为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以生命的名义,谱写天使之歌

山路崎岖,道路破坏,严重的塌方,随时可能到来的山体滑坡,都没有阻挡住医疗队员们向重灾区深入的步伐。

医疗队一到灾区芦山县,放下行囊便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在这样的非常时刻,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医疗救援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立就诊分检流程,确立伤员分检转运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医院带去的医疗物资……他们顾不得旅途颠簸的疲惫,顾不得简陋的工作条件,顾不得频繁的余震,所有的医疗队员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投入到医疗救援中直到凌晨三点,医疗队员才完成当天的病人转运。

火线入党护士李芳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虽然余震连连,但看见路上、广场上、帐篷里,那一双双哭红的眼睛,我便忘却了劳累……”

当日下午4点,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在道路未通的情况下,曾勇副院长亲率一支8人救援小组,不顾危险,徒步前往两公里外的震中宝盛乡,参与转运伤员并指导地震现场的医疗救援。道路的艰险远远超出了救灾医疗队员的想象,道路已被掩埋在乱石中,一边是滑坡的山体,滚落的飞石,一边是湍急的河流,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河中……一路险象环生,曾勇副院长不断提醒着队员,快一点,再快一点!快,躲避飞石!快,注意脚下!巨大的危险使随行的两名新闻记者吓得腿脚打颤,嚎啕大哭,而我们的医疗队员,包括涂雪花、李芳2名女队员,手脚并用,坚定地向前。在行进途中,曾勇副院长被一块飞石砸中面部,当场流血不止;急诊科党员胡海,也被一块飞石砸中头部……突来的伤情没有停住他们匆匆的步伐,因为他们知道,有无数伤员还在等着他们。到达宝盛乡,医疗队员立即投入工作中,筛查伤员,对他们进行紧急处理,护送重伤员转上直升机,对轻伤员展开救治。

21日,一名5岁灾区患儿在帐篷里突发呼吸困难。ICU金晓东和麻醉科李晓强立即前往会诊。考虑患儿年龄小、病情严重,当即由气道管理技术熟练和小儿危重急救经验丰富的麻醉专科医生李晓强和重症医疗专科医生尹万红、手术室护士李芳和涂雪花护送患儿前往华西医院。就在救护车刚刚驶进成雅高速公路入口处,高度警觉的麻醉科李医生和ICU尹医生发现患儿突然意识淡漠,口唇紫绀,判断患儿发生了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需要立刻行气管插管。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李医生迅速从抢救包里拿出喉镜和气管导管,同时通知救护车驾驶员立刻停靠路边,随后果断迅速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及时挽救了患儿的生命。随后,在开往华西医院的途中,李晓强、尹万红和两名护士轮流为小孩捏呼吸球囊进行人工通气,保障患儿呼吸顺畅氧供充足,顺利将患儿护送到华西医院。

根据前方指挥部指示,救援医疗队完成了在芦山的救援任务,22日前往宝兴县灵官镇,与宝兴县的12名空投队员汇合,继续开展医疗救援……

神经外科副主任,临时党支部委员刘艳辉在战地日记中写到,“422日,芦山到宝兴道路打通,受指挥部指派,我们转战宝兴。一路滑坡飞石不断,我们若干次停车等待,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4个小时。此前已有我院的另一只医疗队空投驻扎。刚一会师,就有一胸部头部多发伤患者送来。我和胸外胡杨医师会诊后决定头部暂不手术,胸部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对患者实施手术后,伤者情况改善,转回我院继续治疗。连续没有得到规则的休息,曾院长腰痛加重……”

按照指挥部的安排,我院于23日派出4支医疗小组共15名队员,到四个行政村巡诊,在村民聚集点筛查伤员。这一次,又是曾勇副院长带队前往最远最艰辛最难走的新明村。新明村由于塌方路被阻断,他亲自背负几十公斤的医疗物资,带着队员们翻山越岭,徒步走了3公里的山路,把物质送到村民手中,并仔细查看每一位受伤村民的病情。

内分泌代谢科护士林双,在为感冒发烧患儿打针输液时,小朋友哭闹不止,他一直耐心的哄逗,直到看到了患儿灿烂的笑容;患者中有一名孤寡老人,林双主动帮助老人进食,嘘寒问暖,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手术室护士涂雪花,这朵绽放在灾区的美丽的花,努力克服生活条件上各种不便,任劳任怨,积极努力工作,她甚至忘记了423日是自己的生日,直到父母打来电话。

抗震前线,大小余震不断,水电不通,好好洗把脸都是奢望;食宿艰苦,饿了就吃方便面,忙完了就席地而卧,刚到的前两天,物资匮乏,住帐篷都是奢望;水土不服,天气炎热,帐篷中潮湿高温,温度40度的帐篷内空气令人窒息。队员们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拯救伤员生命。

刘艳辉写到:“开水供不上,队员们用温水泡面解决晚餐。晚上,队员们在地上,倚着药箱,裹着军大衣,伴着频繁的余震,忙里偷寐,帐篷虽破能避风雨,可我的兄弟们连帐篷都没有……”

灾难时刻,医疗队与灾区人民携手并肩;危急时刻,不辱白衣天使使命。在灾区的六天六夜,医疗队共预检分诊350余人次,治疗伤员70余人次,巡诊800余人次,危重伤员查房近百次,转运伤员53人次,发放药品30个品种,近2000份,出车上百次,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

大爱写就新篇,党旗高高飘扬

黝黑的脸,嘶哑的嗓音,蓬乱的头发,布满尘土的衣服……抗震救灾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每一名党员都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在抗震救灾这个特殊的时刻,在地震灾区这个特殊的地方,党旗更加鲜艳。

在充满生命威胁的环境中,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带头冒险徒步进入重灾区的是党员,带头连续工作三十多个小时的是党员,带头辗转数个村落抢救伤员的是党员……面对上千次的余震和潜在的疫情威胁,他们行进在随时可能垮塌的路段之间,经历过山体滑坡构成的巨大安全威胁,他们中大多数人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始终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最前沿,在党旗照耀下,他们以出色的职业精神,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庄严承诺: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骨科党员孔清泉在战地日记中写道:“在此次的前线抗震救灾活动中,所有队员没有考虑到自己,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能够发挥自身最大优点,尽最大可能的帮助灾区群众。在此次救灾中,我被派往灾情严重的大山深处,对相关脊柱伤员做进一步的诊治和分诊。余震不断、夜间小雨,山体滑坡,道路十分危险,但为了救治伤员,我们一行4人没有一个退却,及时安全的将伤员转运出来接受治疗……”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医疗队的普通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他们以身边的共产党员为榜样,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积极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先后有11名前线医疗队员在抗震救灾的洗礼中表达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和决心,其中5人在前线被火线吸收入党组织。

佟乐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新明村因路况特殊,救护车无法前往,我们小分队在曾院长的带领下,徒步进山。一边是塌方的碎石,一边是悬崖峭壁,我们步行在狭窄的山路上。刚开始我心里也担心过,恐惧过,但当我看到背着沉重背包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曾院长,我勇敢了起来,这是共产党员给我的力量……”

423日,注定是车队师傅范晓波和胸外医师胡杨生命中特殊的日子,先后参加彝良和芦山抗震救灾的范晓波同志和胡杨同志被批准火线入党。党旗挂在帐篷上,刘艳辉拿着手机下载的誓词领誓,简陋却庄严。

424日,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率领四川大学前线慰问团抵达宝兴,亲自参加临时支部的党员大会,并对临时党支部党员和所有参加一线工作的医疗队员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杨泉明书记的主持下,在前线党员的共同介绍下,在敬静书记的领誓下,在此次抗震救灾中表现极为突出的华西护理人员李芳、涂雪花、佟乐火线入党……

敬书记在前线含着热泪感谢和鼓励大家,“这次我们华西参与前线援救的同志,都勇敢地体现了华西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华西医学精神中的大爱无疆,我们无愧于我们肩负一生的职责!大家为华西争了光……我们不能辜负人民的国家的厚爱和人民希望,让我们一起继续共同努力,打赢这场生命的战役!”

新的一天到来,完成了医疗任务奉命陆续返回医院的医疗队员们,没有片刻休息,又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忙碌,救援还在继续……


作者:余淳 来源:组织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