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就是命令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随后余震不断。由于震中地处山区,次生灾害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区受损严重,民众急需医疗救援。
灾情就是命令,我院立即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李为民院长和敬静书记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随后的紧急会议上,决定立即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赶赴灾区进行医疗救援。通知发出后,各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纷纷请缨,要求前往震区前线抢救伤员。按地震灾区现场救援要求,我院决定成立以曾勇副院长任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急诊科叶磊、刘鹏、张蜀、胡海、蒋耀文、袁震飞,神经外科刘艳辉、刘学松,骨科王光林、刘雷、孔清泉、张辉,重症医学金晓东、周琰,麻醉李小强、普外游蓁,内科祝烨、手术室李芳、涂雪花,宣传统战部姜贤飞等22名医护人员以及车队7名师傅组成赶赴灾区进行医疗救援。
其时正值周六,队员们经过了一周的辛勤工作,大多在家和家人共度周末。在接到紧急集合的命令后,大家即刻行动起来,匆匆与家人告别后赶往医院集合地点。ICU周琰的妻子预产期即将临近,接到集结命令后,他丝毫没有犹豫,把妻子托付给了家人,就出发前往医院;急诊科胡海儿子刚两个月大,来不及再多看儿子一眼,他便出门赶赴医院;内科祝烨的父母亲自带着他的女儿前来给他送行;神经外科刘艳辉、骨科王光林、刘雷、孔清泉、张辉正在参加学术会议,直接从会场赶回医院集结…
与此同时,医疗和后勤保障小组也将医疗队将要携带的医疗设备和物资装车完毕,携带了包括便携式呼吸机、带全套探头的便携式超声、快速床旁生化及血气检测仪器、除颤仪、监护仪、经皮起搏器、多导联心电图机等设备20台件,开颅包、开胸包、上下肢手术包、氧气瓶等器械、材料、布包等医用物资约3000件。此外,食品、饮水、帐篷、雨具、应急电源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上午10时,首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22名队员集结完毕,分乘七辆救护车,满载着急救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紧急驰援震中芦山县。
在前行的路途上,前方传来消息,由于塌方,雅安前往震中芦山县的道路已中断,医疗队决定绕行荥经县。中午12时,车队顺利进入了震中芦山县境内,沿途随处可见滚落的巨石和砸坏的车辆,车队师傅们一路都小心翼翼地避让着石头和深坑。下午1时许,经过3个小时的疾驰,医疗队到达了芦山县人民医院,此时芦山县人民医院已聚集了大量地震伤员,来不及做任何休整,医疗队队长曾勇副院长立即与现场指挥部取得联系,所有队员也立即分组投入到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中。
挺进震中宝盛乡,九死一生救伤员
下午二时许,接指挥部命令,在地震重灾区宝盛乡有三名地震重伤员情况危急,需紧急救治并转运出来。接到命令后,医疗队立即组成了由曾勇副院长带队,急诊、骨科、ICU、普外等七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和另外两个医疗队一道,紧急驱车赶往宝盛乡。车队一直沿着山脚行进,通往宝盛乡的道路极其艰难,越往里走,路面上的石头越多、越大。走出十余公里,眼前就出现被巨石穿透的楼房和砸烂的汽车,车队也是走走停停,前方不断塌方和抢通。当车队来到距离宝盛乡乡政府所在地大概5公里的地方时,一块巨石横贯在道路中央,周围堆积满了塌方的泥土,汽车无法继续前行,看情况短时间内无法抢通,怎么办?是下车徒步前往,还是就此放弃救援任务,救援车队遭遇了难题!
此时,正好有一名被飞石砸伤的伤员从道路对面被抬过来,问起里面的情况,这名伤员直言里面塌方厉害,徒步也很难通过。另外两支医疗队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返回指挥部待命。曾勇副院长紧急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决定放弃车辆,带上地震伤员急需的救治用品和药物,徒步进入!大家很快把必要的器械和药物纳入背包,每人除了一瓶水,其余生活物资全部留在了车上,开始徒步翻越塌方体前行。
前进的道路是艰难的,但还算有路,很快,医疗小组来到了宝盛乡玉溪村卫生所,此处距离目的地宝盛乡乡政府所在地还有大概3公里,医疗小组再次被迫停住了脚步,一支部队正在此处集结,准备进入。前方大概有2公里的道路已经完全被巨石组成的塌方体覆盖,无路可走。当得知医疗小组是进去的目的是抢救地震重伤员的,部队首长建议医疗小组跟随他们前进,并指派了战士帮助大家背负医疗器械和药品。在部队的帮助下,医疗小组继续沿着江边乱石堆砌的滑坡体前行,由于余震仍在持续,沿途飞石滑坡不断,坡度长达几百米的大山,从上到下都在不断滚落石头。越往前走,石头滚落的密度越大,滚石经过的地方,一路腾起尘土,路旁时有被飞石砸毁的摩托车。最艰苦的两公里路段道路已经完全被塌方体覆盖,几乎没有安全的地方,头顶飞石不断,好几次有鸡蛋大的飞石落在我们队员身旁,地上乱石成群,队员们几乎是手脚并用,在巨大的乱石堆中爬过。一路上几乎不敢做丝毫停留,几乎每个队员都被石头擦伤,曾勇副院长在通过时不慎跌倒,脸部鼻子处被掉落的飞石擦伤,由于情形比较紧张,他自己甚至没有丝毫感觉,直到到了相对安全地带,大家才惊讶地发现他脸上挂着血迹。骨科王光林教授腰部不慎撞击到巨石上,隔着两层衣物仍被撞破了腰间的皮肤,疼痛不已,但也只有坚持前行;急诊科胡海在行进途中被飞石砸中头部,幸亏没有大碍…
短短两公里路程,医疗小组走了1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五时许抵达了震中宝盛乡乡政府所在地。此时的宝盛乡已是一遍狼籍,路边随处可见被巨石砸坏的房屋和车辆。在镇上简易的伤员安置点上,医疗小组见到了从山上抬下的三名地震重伤员,队员们迅速对他们的伤情进行了紧急处置,并立即与部队取得联系,希望能安排直升机来转运这三名危重伤员。将伤员安置好后,队员们才开始处置自己的伤口,由于当地通讯全断,只有部队的临时通讯机站能传递消息,考虑到病人转走前不能撤出,天黑后医疗小组可能因为无法返回而滞留在这里,医院和医疗队不能知晓医疗小组现状会担忧,曾勇副院长请求部队通讯站给医院总值班代发了如下信息:028-85422023 请转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总值班:曾勇副院长院长带领8位医护人员已到宝盛乡,目前通讯中断,因道路阻断无法返回芦山县城。
大约六时许,转运病人的直升机终于来了,将这三名重伤员和一名脚步扭伤的孕妇一起转运了出去,此时天色已晚,此时返回可能因为天黑而无法顺利通过长达2公里的乱石堆,而芦山县人民医院还有大量的伤员等待救治,是停留在此还是返回,医疗小组又面临两难抉择。经过仔细思考,并征求大家意见,曾勇副院长果断决定立即原路返回,大家又再次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由于已有一次通过的经验,返回时虽然也危机重重,但大家有惊无险地通过了两公里的死亡地带,顺利返回了芦山县人民医院驻地。
筛查危重伤员,病危小孩获新生
“医生,这里需要ICU医生”!当医疗队正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帐篷中巡查危重伤员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急促的呼号!只见华西附二院的一名医生怀抱一名男孩快步跑来,同时不停地大声呼叫。正在巡查的医疗队队员、我院ICU副主任金晓东教授立即迎了上去,指挥把小孩就近放置在一辆推车上,一边了解情况,一边仔细检查。小孩看上去呼吸困难,要窒息的样子,初步查体后,金教授判断可能是由灰尘引起的喉头痉挛,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立即转往最近的雅安市人民医院。为此,医疗队派出了由急诊、麻醉、ICU以及两名护士组成的医疗小组,随救护车紧急转运患儿,以确保路上安全。
救护车一路疾驰,很快就到达了雅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直接被送进了抢救室。做了基本的CT检查后,该院无法判断病因,且当地没有小儿ICU,无法为小孩提供完善的生命支持。经过紧急商议,决定转往华西医院。在完成相关生命体征支持设备的准备后,救护车再次上路。在成雅高速上,患儿明显表现嗜睡、烦躁,随车医生判断严重缺氧,决定立即采取气管插管的措施,以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救护车停靠在高速路的应急通道上,麻醉科医生进行了插管,两名护士轮流用简易的呼吸球囊人工辅助呼吸,患儿呼吸得到明显改善,氧饱和度很快达到了100%,情况暂时稳定了下来。在接近成都高速出口时,医疗小组及时与交警取得了联系,在出口处开道前往华西医院。各个路口已经做好了准备,短短七分钟,救护车就开进了华西医院急诊科,早已准备就绪的医护人员立即将患儿送进抢救室,并组织了小儿内外科、耳鼻喉科等多科专家会诊,冰冻切片检查也在同步进行。很快,患儿病情得到明确诊断:喉痉挛乳头状瘤,并转入小儿ICU接受进一步诊治。
随着搜救的不断深入,地震伤员源源不断地送到芦山县人民医院,我院医疗队的巡回医疗小组开始在帐篷病房里进行巡回筛查,指导当地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同时,进行危重伤员转运风险的评估。据统计,在芦山县人民医院期间,医疗队共预检分诊300人次,危重查房近50人次,转院危重伤员42名。
便携医疗设备立功,辅助床旁手术救伤员
4月22日下午四时,医疗队刚抵达地震重灾区宝兴县人民医院,就接到了该院的会诊请求,这名地震重伤员由医疗队胸外科专家胡杨会诊后,初步诊断多发伤:血气胸,但不排除闭合性腹部损伤。由于伤情较重,不宜搬动,而当地医疗设施较差,缺少床旁诊断设备,医疗队带来的便携医疗检查设备立即派上了用场。经检查,确诊为血气胸,在床旁便携式超声的配合下,完成了血气胸闭式引流手术,待病情平稳后由医疗小组及救护车辆送回华西医院。
与此同时,医疗队还对宝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其他病人进行了查房,对收治的地震伤员进行了逐一心理评估,配合当地医生对伤员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心理干预。据统计,在宝兴县人民医院期间,医疗队共预检分诊50人次,危重查房近30人次,转院危重伤员11名。
走村入户,送医问药到农家
4月24日,我院驻宝兴县医疗救援队派出了四支医疗小组,携带急救和常备药品,深入村小组巡诊送药,晚上就睡在所到村组的路边车上。前往新明村的医疗小组由于塌方阻断交通,由曾勇副院长带领4名队员,背负医疗物资,冒着头顶飞石的危险,徒步近3公里的山路,进入该村。医疗队队员、急诊护士长叶磊先期搭乘村民摩托车前去探路时,由于道路难行,不慎摔下,手和腿部擦伤。
华西医疗队的走村入户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设点期间,听说是华西医院的专家来了,周边村民相互转告,携老扶幼前来就诊咨询;队员们对于每一个前来的村民都仔细认真,除了询问病史、查体外,还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对于暂时不能给予治疗的,还留下了书面的诊断建议和下一步诊疗意见,每一位村民都带着期望而来,满意而归。
由于有些村组相隔较远,在完成一个村组的巡诊送药后,村民们积极为医疗队带路,每到一个村组,医疗队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为了不给灾区老百姓增加负担,我们自带了干粮,但在每个村民小组巡诊时,都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款待,老腊肉、熬锅肉••• •••对于已在地震灾区度过了五天,每天以方便面充饥的的队员们来说,无疑是丰盛的!
据统计,截止到4月25日,医疗队共在四个行政村看诊800余人,发放药品30个品种,近2000份。
山高弯急,危重伤员转运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除了22名医疗队员外,还有一群人时刻准备着,给伤员提供必要的支持。他们,就是医疗队可敬的车队师傅们。在灾区的日子里,师傅们日夜人不离车,医疗队指到哪,无论面临的是山高坡急,还是飞沙走石,车都会到达哪,从来没有丝毫犹豫!地震当晚,刚刚结束一天的奔波,回到驻地的医疗队接到指挥部命令,要求紧急转运四名危重伤员,医疗队车队的师傅们接到消息后争相要求出车。考虑到夜晚行车的安全,最终派出了经验最为丰富的四位师傅,将伤员转送到了成都。伤员送到后,大家没有一点耽搁,马上返回了芦山县人民医院驻地,此时已是凌晨四时,来不及更多的休息,又将要投入新的一天的战斗!
据统计,短短七天时间,医疗队共转运危重伤员53名,出车上百次,车队总的行程上万公里!
后勤保障灵活有力
根据以往经验,震区往往同时停水停电,医疗队的生活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历5.12汶川地震后,医院后勤保障已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预案。在医疗队集结的同时,后勤物资部门就根据预案,筹备了大量灾区必须的生活物品,小到牙膏牙刷都一应俱全。在食品的准备上,不但品种丰富,而且还携带了足够队员们三天的自热式方便食品,在无水无电的灾区能吃上一口热饭,无疑是对队员们最大的慰籍。
此外,由于此次震中距离成都较近,交通还算方便,前线队员所需的物资,总能及时得到医院的响应,极大地方便了医疗队医疗救治工作的完成和生活的便利!
灾难之中显英雄,党旗之下宣誓言
华西医院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带头拼抢在医疗救援的第一线,他们的事迹感动着医疗队的年轻共青团员们。他们努力向先进党员学习,在医疗救援中充分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广大共青团员做出了表率。为了表彰这些先进团员,进一步鼓舞华西前线救援队的士气,同时响应院党委开展的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党员争先”主题活动,华西抗震救灾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决定,把医疗队的优秀团员青年吸收入党,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灾区的上空!
2013年4月24日下午13点45分,对于此次两批五名入党的优秀团员青年和医疗队全体党员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医疗队成员急诊科护士佟乐,手术室护士李芳、涂雪花等三人,在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同志、副书记周学东同志、副书记李正赤同志、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曾勇同志以及医疗队全体成员的见证下,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在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敬静同志的领誓下,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此次两批火线入党的五名医疗队成员自接到赴芦山参加抗震救灾救援的命令后,就把能够参加此次救灾任务作为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党组织考验的一次难得机会。其中胸外科胡杨同志、车队范小波同志都参加过彝良等多次抗震救灾。正如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敬静同志在宝兴县看望医疗队时所说:“华西的团队从上到下训练有素,团结一心,在任何灾难的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这就是华西百年精神的传承,这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在新的时期展现出来的历久弥坚的风貌”!
媒体报道中的英雄团队
此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抗震救灾,曾在汶川、会理、玉树、彝良地震中四次随队前往地震灾区的宣传统战部随队记者姜贤飞再次主动请缨,随队前往芦山地震灾区,记录前方医疗队的救援情况,并通过发回实时报道,让全社会充分了解了医疗队的艰辛和救援成果,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地震当天10点医疗队出发时,通过华西医院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立时引发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随后几天里,先后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湖南、江苏等地的电视、电台以连线直播的方式,对医疗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报道。与此同时,医院网站根据微博内容及时跟进和发布相关消息,构成全方位的宣传平台,从而得到全社会最为广泛的关注。
此外,在灾区与新闻媒体保持密切的接触和联系,通过他们的镜头全方位地展示了华西人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成都早报等多家平面主流媒体以及健康界网站、凤凰网的前方报道记者全面深入地报道了医疗队在灾区的医疗救援情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四川电视台等电视媒体还多次聚焦我院医疗队,有效提升了医疗队灾区救援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