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个领域共评选出特等奖60项、一等奖260项、二等奖680项。四川大学共获奖55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特等奖8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7项。我院获得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与兄弟学院合作完成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此次评选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规定,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规定程序,旨在激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及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院获奖情况如下——
【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李为民团队:厚植育人文化、锻造转化能力——基于研究型医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李为民教授团队响应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结合国际医学教育趋势,创新提出基于研究型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医疗和科研优势转为教学优势,构建“以整合为策略”的胜任力培养体系、“1+2+3”双创教育体系、信息技术支撑的“三全”质控体系。临床胜任力和转化能力双优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居全国前列;六届全国临床技能大赛多次斩获特等奖、一等奖及银奖;七届“互联网+”双创竞赛牵头获金奖10项,数量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发表相关论文36篇、做学术报告197场,CCTV、人民网、光明网等多次报道。
【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蒲丹团队: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构建多模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新范式
蒲丹教授团队建设了医学模拟中心多模态信息化环境,在全覆盖的无线网络、安防、环境监控等信息化基础条件上,联合多种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一管、多教、闭环覆盖、整合评价”的功能,构建了“智能化在线虚拟翻转课堂、智能化在位虚实结合四阶递进教学、智能化虚拟病人混合模拟教学”3种智慧化临床技能教学新范式,提高了操作性通识技能、操作性专科技能以及非操作性技能教学质量与效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
【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梁宗安团队:大健康背景下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建设实践
梁宗安教授团队基于国家大健康战略,历时25年构建医学技术“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团队,开设含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呼吸治疗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康复假肢矫形、眼视光学、放射物理治疗学、超声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1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近年来,医学技术专业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均取得丰硕成果,毕业生全国范围分布,推动当地医学院校教育、临床、科研大力发展。华西由此开创我国医学技术高等教育先河,为我国培养输送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包骥团队:胜任力 全维度 示范性——《诊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与实践
包骥副研究员团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特点,以《诊断学》课程建设为抓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从多方面提高医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以“研究交流-培训-反馈-激励”五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助力高标准教师队伍传承;借助信息+、学生参与等方式丰富多元化教学资源,探索全维度提高《诊断学》课程质量,进一步增强医学生胜任力。通过多年改革实践,编写了多部国家规划教材在国内外出版,积累了MOOC等数字教学资源,自主研发智能化教学软硬件并投用,成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2016年、2019年分别以《SMART MED云病理共享平台》、《利吾肝—挽救衰竭肝脏体外支持仪》获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此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母得志团队的“基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围产医学整合式教学创新与实践”也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获奖成果,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力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力争创造出更多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