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胰腺外科李昂教授团队取得胰腺癌早筛新技术的突破——利用5hmc和5mc联合双组学诊断模型实现胰腺癌早筛 2020.07.28

在医学界,胰腺癌一直被冠以“万癌之王”的称号。究其原因,主要是疾病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发现,加之肿瘤进展快,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发展的较晚阶段,错失最佳治疗时期,预后极差。

同时因胰腺癌发病率较低,且误诊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故现有检查方法不适合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普查以发现疾病可能存在的早期征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研发一种高效经济的技术实现对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成了当下全球相关领域内的重点工作。研究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却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李昂教授团队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激动人心的突破。研究团队利用血液游离 DNA中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5-methylcytosine , 5mC)和羟甲基化修饰(5-hydroxymethylcytosine, 5hmC),共建立了3个模型,其中以共51个变量的双组学诊断模型为最优,利用该模型进行胰腺癌早筛,发现疾病的敏感性为93.8%,特异度更是高达95.5%。且利用该模型计算评分不仅能区分胰腺癌和健康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不同分期(早、晚期)的划分,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无论从经济抑或是检查效能的角度考虑,该模型均优于目前存在的绝大多数胰腺癌早筛的办法。

2020年7月23日,这一成果以名为《游离DNA表观遗传标志物联合模型用于胰腺癌诊断》(Integrated epigenetic biomarkers in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as a robust classifier for pancreatic cancer)的成果论文被发表在Clinical Epigenetics上,该杂志是表观遗传学研究国际著名期刊,在全球享有盛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李昂教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泰莱生物顾问科学家谢丹教授为本项成果论文的通讯作者。

胰腺癌早筛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此次我院李昂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国际医学界解决胰腺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临床工作者及早发现疾病并把握手术时机提供了重要帮助。李昂教授表示,日后我们将基于此继续进行胰腺癌早筛和治疗的研究,及时实现这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并进行相关药物靶点的试验。

癌中之王胰腺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抽个血就能发现它早期的萌芽,这样的科技是众望所归。华西团队的精诚合作,使得我们在液体活检实现胰腺癌早期发现的技术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