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璀璨西域,真情投入
宋兴勃援疆显成效
2021年10月,实验医学科党员宋兴勃作为中组部第十批援疆干部,去到美丽的新疆,到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助理、检验科主任,开展援疆工作。援疆期间,宋兴勃尽心尽责、科学规划,从医疗工作、学科建设、区域辐射、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多方位入手,结合当地医院现状及特点,梳理流程、搭建质量体系、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学科建设,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成效:出色完成了全员新冠核酸检测任务,实现了检验项目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全覆盖,开展检验新项目5项,上线新版LIS系统,启动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指导员工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投稿国家及省级学术会议论文5篇,推动加入华西检验医学学科联盟,在院管会和院周会分享华西管理经验。
除此之外,宋兴勃特别注重中层骨干培养,他想把华西经验带到遥远西域,变输血为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为克拉玛依的医疗工作持续做出贡献。在提升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在全国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他还通过学科联盟形式进一步辐射克拉玛依周边地区,带动整个地区临床检验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二、 美丽鹭岛,从无到有
郑沁华西厦门筹建见雏形
2022年3月16日,接到科室委派任务,实验医学科党员郑沁第一次踏上了去往海上花园厦门的路,全面协助华西厦门医院实验医学科的筹建工作,走访了在建工地,并在工地板房临时办公区域开展实验室布局、设备招采等筹建相关的初步工作。
2022年7月12日,随着公共事业部正式派驻,郑沁作为第一批临床科室派驻人员到达华西厦门医院正式开展实验室筹建工作。由于建筑工期延迟,正式实验室未能按时交付,只能重新筹建临时实验室,必须确保9月正式开诊。时间紧,任务重!去到厦门负责实验医学科的只有郑沁一人,临时实验室空空如也,要筹建可开展常规检验的实验室,各类事务千头万绪,一个人的团队,一切从零开始。小到各种规格的加样枪头,样品采集管的梳理及招采,大大小小数十种耗材的准备;临时实验室的布局规划、水电改造;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性能验证;信息系统、物价对接核对;检验前标本采集规范和送检流程对接等,在科室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一项项逐步推进实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到两个月紧锣密鼓的组建,华西厦门医院实验医学科于2022年9月5日正式通过厦门市卫健委验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9月10日,郑沁第一次一个人在他乡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和教师节,收到来自成都的鲜花和卡片,她尤其想念远在成都的家人、朋友、同事,但看着逐渐顺利运行的新实验室,觉得自己远离家乡的辛苦付出很有意义。
三、 两省三地,“连轴”作战
全面参与全国新冠疫情抗击
8月6日至今,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的部署下,在医院的组织下,我科加入核酸检测医疗队先后奔赴海南儋州、四川南充及成都本土执行核酸检测任务。一个月内,医疗队横跨两省三地连续作战,共派出检测人员20人次,与团队一起完成核酸检测超100万管,覆盖核酸检测1000万人次。
第一仗:远征海南儋州,无畏台风逆行
8月6日,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健委和四川省卫健委紧急部署指令,我科周易、巫丽娟、蒙强加入医院组织的华西气膜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医疗队支援海南儋州,周易担任队长,8月7日凌晨5点顺利抵达海南儋州,编入1000余人的四川省援海南气膜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队参与工作。队长周易担任四川队检测质控组负责人之一,围绕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安全进行了多次专题讲座。
作为四川首批进入气膜方舱实验室实战的队伍,援海南华西医疗队顶住了压力,接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为海南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面清零贡献了华西力量。
第二仗:支援四川南充,罕见高温作战
8月22日,医院再次紧急征召核酸检测人员前往南充市嘉陵区执行新冠核酸检测支援任务,实验医学科陆小军、张焕强、戴鑫华、刘银、敖科萍、杨莹出征,其中陆小军担任队长,张焕强担任副队长。
8月22日起,南充温度连续多日高达41℃,南充小分队的老师们在高温下毅然坚持作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续工作6-8小时后,他们全身早已被汗水湿透,手被浸润出苍白而深刻的褶皱。
截至9月2日6时,援南充医疗队共完成核酸检测超20万管,累计覆盖170万余人次,单日最高检测量达4万余管,圆满完成南充市核酸检测支援任务,得到了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的高度肯定。
第三仗:返蓉本土鏖战,坚守抗疫一线
9月1日上午,华西医院接到启用位于温江的华西气膜方舱实验室的紧急任务,尚处于隔离期的援海南医疗队员周易、巫丽娟,以及王旻晋、陈思、黄学东、赵安江、张为利、蒙立业等共计8名实验医学科员工加入华西医院第一支成都“8•25”本土疫情气膜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医疗队。9月2日,实验医学科又派出庞良生、陈姣、魏彬、张禾及沈陈兰5名员工出征东部新区核酸检测医疗队,共同完成本土全域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9月2-3日,华西援南充医疗队陆小军等6人返回成都,没有顾得上休息,即刻投入华西气膜方舱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工作。同时,医疗队长陆小军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抽调至四川督导组,完成核酸检测流程评估、优化相关工作,提升核酸检测质量。
队员们为保障成都市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的检测工作通宵作战,全负荷运转,峰值日检测力达到12万管。截至9月14日,除了完成本地超过82万管核酸检测,还为宜宾市完成了41万管检测,大大缓解宜宾当地检测压力。
从2022年8月6日凌晨的紧急通知开始,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的战士们临危受命,远征海南儋州,到支援四川南充,再到成都本土抗疫,肩负起了华西人的责任与担当!
无论东南西北,华西检验人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华西“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文化,在甘孜、在凉山,在十几个省内县市,华西检验党员骨干深入基层,学科主任、指导专家,技术下沉,帮扶落地,推动检验结果同质化;骨干党员肖玉玲、杨滨先后派驻国家卫健委、自然科学基金委,李冬冬、卢兴兵、戴仲秋先后援藏,这是华西检验人的担当。瑞士作家海塞说,“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华西实验医学科党员讲奉献、有作为,立足岗位作贡献,尽心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朴实的真理,体现了中共党员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党性精神,为华西130周年庆献礼,为党的二十大召开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