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合影
2025年6月14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康复医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5中国康复医学会“一带一路”西部康复论坛暨第十三届华西康复国际论坛之培训班一“眩晕康复理论基础与实践新进展提高班”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作为2025中国康复医学会“一带一路”西部康复论坛暨第十三届华西康复国际论坛的核心活动之一,本次提高班聚焦眩晕疾病高误诊率、多学科诊疗难点,通过“理论+实操”双轨教学,为康复医学领域注入创新动能,促进康复医学新突破。
聚焦临床痛点,权威专家共探前沿
我国眩晕疾病患病人群超7000万,误诊漏诊率高达70%。不同于现有的【卒中后康复】、【卒中早康复(重症)】和【卒中社区康复】,眩晕康复是归于【卒中前康复】的范畴。针对临床需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依托其年接诊3000+眩晕患者的临床优势,本次提高班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屈云教授集结眩晕康复MDT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外科钱永军教授、神经内科郝子龙教授、急诊科唐时元教授、骨科王亮教授、心理卫生中心陈婷教授、神经生物检测中心邹可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秋蓉教授、内分泌代谢科林双教授以及神经康复专家团队—康复医学中心屈云教授、王婷婷教授、左京京主管作业治疗师、侯越主管物理治疗师、曾晓梅主管护师、刘学琼主管护师及曾鹏主管护师等专家分别从多学科临床医疗、治疗和护理角度做专题讲座、病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分享,系统梳理眩晕诊疗全流程方案,为学员提供“从理论到实战”的立体知识体系。
沉浸式教学,推动技术落地
本次培训吸引来自全国的70余名同道齐聚蓉城,共享学术盛宴。课堂上从心源性眩晕、眩晕急诊、脑小血管病与眩晕、眩晕康复临床策略等多方面内容,从临床诊疗策略、评估应用到康复治疗等角度,全方位探讨眩晕康复相关知识 ,助力专业人员学习交流。通过多角度,结合实操展示、互动答疑,确保学员深度掌握多学科协同诊疗要点。“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对我们基层医生攻克眩晕诊疗难题非常有帮助!”一位学员在结课时分享到。
搭建交流平台,助力学科突破
活动现场,学员与专家围绕“眩晕康复理论基础与实践新进展”“眩晕康复MDT模式优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推动跨区域、跨学科经验共享。屈云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眩晕康复领域研究与培训,助力提升行业整体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康复服务。此次提高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康复医学从业者提供了专业赋能平台,更为攻克眩晕诊疗难点、推动“一带一路”西部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眩晕常见病康复临床策略》、《眩晕少/罕见诊治策略》
心脏大血管外科钱永军教授主讲《头晕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策略》
神经内科郝子龙教授主讲《脑小血管病和眩晕诊治》
急诊医学科唐时元教授主讲《眩晕急诊诊治流程及策略》
骨科王亮教授主讲《颈椎病伴发眩晕的诊治》
心身医学中心陈婷教授主讲《眩晕的临床心理特点与诊治策略》
神经生物检测中心邹可教授主讲《诱发电位检测在眩晕疾病的临床应用》
耳鼻喉头颈外科陈秋蓉教授主讲《常见耳源性眩晕疾病诊治》
内分泌代谢科林双教授主讲《眩晕的营养病因及诊治流程》
康复医学中心王婷婷副教授主讲《后循环供血筛查及临床风险预测》
康复医学中心侯越主管物理治疗师主讲《脊骨神经医学—眩晕评估及治疗》
康复医学中心左京京主管作业治疗师主讲《眩晕患考康复的作业治疗临床策略》
康复医学中心曾晓梅主管护师、刘学琼主管护师及曾鹏主管护师演示TCD 检查及发泡试验实操
学员代表发言及课堂风采
提高班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屈云教授做闭幕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