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华西医院张骏教授团队发起的“多彩蜗牛爱郁金香”暑期成长计划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会议室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少年自伤行为预防》(82371542)和2024年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自伤青少年家庭联合支持网络建设与社区组织人才培育》(简称郁金香项目)的支持,聚焦自伤、厌学、休学、叛逆及情绪困扰青少年家庭,通过志愿者培训、亲子互动工作坊及匿名成长团体等形式,帮助家长打破亲子冲突循环,重建信任关系,推动家校社医多方协作的公益行动。
一、打破亲子冲突与冷战的循环
在首场线下培训中,张骏教授指出,许多家庭陷入亲子“控制与反抗”的恶性循环,家长习惯以群体规则(如“禁止玩游戏”)要求孩子,却忽视个体需求。他强调:“真正的改变需从‘停火撤军’开始——减少说教、观察行为背后的动机,通过‘反向操作’重建链接。”例如,认可孩子游戏中的专注力,而非简单否定,从而逐步修复关系。
二、读懂孩子:从矛盾心理到共生关系
培训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家长理解孩子“沉默背后的压力信号”。张骏教授分享案例:孩子熬夜打游戏可能是为了“逃避白天的否定”,关门独处是“保护仅有的自主空间”。他呼吁家长通过“门缝观察法”捕捉细微进步,如孩子主动收拾餐具或屏幕亮度的变化,并记录“信任积分”,强化积极互动。
三、多彩蜗牛家庭行动指南:亲子友好,在活动中共成长
项目设计了轻量级家庭互动方案,如“每日三问”(如何让今天有趣/帮助孩子/被孩子帮助)及“亲子共创活动”(如共同烹饪、社区观鸟)。暑期还将组织博物馆导览、科幻馆探访等公益活动,鼓励孩子主导策划,家长角色从“指挥者”转为“参与者”,在合作中培养信任。
四、匿名成长团体:6周在线互助,家长不再孤单
创新推出的“家长匿名成长团体”借鉴国际AA(匿名戒酒会)模式,通过每周线上小组分享失败与进步,强调“陪伴而非说教”。张骏教授表示:“改变不是一跃而起,而是一次次倒下又站起。在这里,每位家长的故事都是他人的灯塔。”
在培训中家长们按小组围坐,展开热烈讨论,彼此分享着育儿路上的困惑与突破。很多家长述说道:"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听到其他家长的故事,我才明白孩子的行为背后有这么多共通的需求。"
本次培训吸引了40余位家长积极参与,他们带着困惑而来,满载希望而归。活动现场还汇聚了10位心理工作者、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以及5位盲人友导师,共同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和温暖陪伴。盲人友导师们以独特的非视觉观察视角,帮助家长重新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
培训尾声,张骏教授亲自签名并捐赠了其主编的《社会心理康复:社会心理作业治疗实践指导手册》28本,鼓励家长们在科学指导下持续实践。许多家长表示,这本书将成为他们重建亲子信任的"行动指南",一位母亲动情地说:"书里的案例就像在写我家故事,原来我们的困境早有人走过,并且找到了出路。"
特别致谢
· 四川省盲协心理关爱委员会的盲人友导师团队:用听觉和触觉的敏锐,教会家长"用心看见"孩子
· 郁金香项目:从社工角度为培训提供了专业支持
· 所有志愿者:让这场公益行动更具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