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教授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动脉外科主任,擅长胸腹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溃疡)、心脏瓣膜病胸腔镜微创手术(包括瓣膜置换或成形)、冠心病外科治疗。曾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四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新秀奖、中国医师协会优秀青年医师最高奖等。
2012年7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于2013年初回华西医院工作。2015年9月晋升副教授,破格成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在各类复杂主动脉疾病的微创腔内修复和杂交手术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独立成功开展>1500例危重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杂交手术治疗。
2015年底创新性地完成国内首例Marfan患者Bentall术后复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全腔内修复治疗,相关创新技术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 Cardiovascular Surgery,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2019年初完成国际首例改良血流调节器治疗A型夹层开放术后远端残余夹层的全程主动脉腔内修复。目前负责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另作为主研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华西中心负责人参加多项腔内血管器械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55篇,中文核心期刊34篇,获得专利9项。担任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Phyto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特邀审稿专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施“逆向分期杂交手术治疗复杂性钝性外伤性胸主动脉损伤”及“PETTICOAT联合逆向分期II型杂交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改善该类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参与《心脏大血管外科止血材料、药物及血液制品应用专家共识》和《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2项主动脉疾病外科治疗国家级指南的制定与执笔。近年来积极开展心脏瓣膜及主动脉疾病治疗领域的临床新技术5项,同时注重医工结合、创新转化,主持或参与多款创新性主动脉支架的研发改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学科微创化发展。先后多次成功开展国际性、全国性或地区性创新手术,相关新技术已在国际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并获行业专家肯定和好评,华西医院新闻均有报道。学术交流方面,除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内相关大型学术会议并发言外,已连续举办三届天府大血管大会。作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文案、视频公众号、专访等多类型、多病种的科普宣传,向同行和大众普及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