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华西医院奔赴九寨沟的两支前线医疗救援队,一共有17名队员,其中党支部书记2名,普通党员12名。而非党员的三名队员中,又有一名比较特殊,说他是党员,他只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说他不是党员,他又时刻以党员的身份意识严格的要求自己。
他,就是骨科张晖教授。
他又上前线了!
8月8日晚11点,张晖教授结束手术后从上锦分院离开,准备回家,临走时他还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行,今天太累了,我得休息一下,明天你再把文章给我看。”结果短短不到一个小时之后,学生突然在微信中发现,张晖教授已经在奔赴九寨沟灾区的救护车上了。
“张晖教授又上前线了!” 骨科微信群里,大家一边为灾区人民祈福,一边为张晖教授壮行。
为什么是"又"呢?这已不是张晖教授第一次参加抗震救灾了,作为国家医疗应急救援队队员,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是救援主力军
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颠簸后,华西医院第一支救援医疗队于地震次日上午到达了九寨沟县人民医院。九寨沟县人民医院收治了近两百名地震伤员,其中大多为骨伤,医疗队随即展开工作。
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骨科医生,张晖教授勇挑重担。9日上午,他和医疗队员一起查房,评估伤员病情,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他耐心与伤员沟通交流,努力安抚伤员情绪。
查完房后,他得知手术室中一外籍病人伤情严重,需要骨科医生的帮助后,毫不犹豫,立即赶到手术室开始手术,为患者清理创口中的大量异物,并安置了引流管。
随后他又陆续完成了两台手术,为一名脚跖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实施了清创加内固定手术,患者创面污染较重,张晖教授首先清创,然后对脱位的关节和骨折进行解剖复位; 另外一名伤员脚踝部被地震中的飞石砸中,张晖教授为她施行了清创缝合术。这三台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理想。
8月12日清晨,连续三天高强度的工作让张晖教授剧烈头痛,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了吸氧治疗。经过短暂的休息,12日下午他又跟随医疗队一起开始了下午的巡诊工作。
据了解,张晖教授曾于2013年赴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开展进一个月的巡回医疗工作,曾短暂共事过的县医院的医生护士,对这位华西骨科专家印象深刻,赞誉有加。
他是"暖男"医生
除了医术高超之外,张晖教授还是"暖男",对待病人绝对热心真诚。外籍伤员家属不会讲中文,沟通起来障碍重重,他索性当起了翻译,用英语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他们关心和最可行的建议。他的真诚和热心温暖了患者和家属。以后再回忆起这段旅行,他们能想到了除了可怕的地震灾难之外,还会有这么几位可爱的中国医生!
8月11日中午,按照上级指示,救援队从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出发,赶赴漳扎镇永竹村一队、二队两个点巡诊并分发药物。听闻华西医院专家来巡诊,村民们纷纷前来。医疗队的医生仔细了解每一位村民的情况,然后发放药物。因医疗队部分队员已随救护车护送病人回成都,村民人数又较多,医疗队人手显得有些不够。
此时,人群中两位小朋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两位小朋友约8、9岁,他们围绕在张晖教授身旁,主动帮忙分发药物。张晖教授给两位小朋友点赞,夸奖他们是小小医生,还在分发药品的空闲时间里,给两位小朋友介绍医学知识,上了一堂生动的医学课。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科金晓东教授开玩笑说,"张晖新收了两名小小研究生"。
这些温暖的瞬间,都彰显了华西人浓浓的平民情感。
他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对于一名普通人来说,敢于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能够豁得出去,本身就是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表现。在前几次抗震救灾医疗救援中,在华西医院奔赴第一线的救援医疗队里,张晖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就已经被骨科党支部书记沈彬看在了眼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科室管理小组决定派张晖去上锦医院从事一部分管理工作,“我们希望他不仅能带去骨科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时也希望能锻炼他的管理能力,给他压‘担子’,让他进一步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沈彬书记表示。
今年年初,张晖向骨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在此次抗震救灾医疗救援过程中,他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他却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