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胸外科刘伦旭主任带领的手术团队在麻醉科密切配合下,成功为一例患气管腺癌的女性患者实施了完全胸腔镜下气管肿瘤切除,端端连续吻合重建术,患者已于2015年1月30日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为女性,47岁,因为“反复咳嗽、痰中带血2+月”来我院就诊,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内新生物,病理活检为腺癌。胸部增强CT提示肿瘤位于气管后壁,约65pxX60px大小。
气管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切除,传统的胸外科手术需行“后外侧切口”约750px,创伤很大,术后因为疼痛咳嗽、排痰受到很大限制,气管切除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刺激非常大,可能对吻合口造成损伤。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详细的手术方案设计,刘伦旭教授团队决定于1月21日为患者施行全胸腔镜气管肿瘤切除术。刘教授在患者胸壁开3个小孔,最大的2.5厘米,应用娴熟的胸腔镜手术技巧,分离气管肿瘤、保护喉返神经、清除淋巴结、肺门松解、心包U形松解、环形切除一段长约3.5厘米的气管,正常气管再行端端连续吻合。术中在麻醉医师的配合和胸腔镜直视下行胸内气管插管迈过气管断端间断通气,避免手术台上气管插管增加胸部切口、影响缝合操作。整台手术历时4个小时,出血不到100毫升。病理报告为气管中-低分化腺癌、切缘阴性、淋巴结阴性。术后患者很快康复,于术后第9天顺利出院。
大气道手术至今仍被认为是胸外科领域的复杂手术。迄今为止,气管尚无人工组织可以替代,故气管的切除长度受到很大限制。胸腔镜手术中气管离断后,外科医生需要对断端进行精准而快速的缝合,因为每次间断通气留给术者的缝合时间仅有2-3分钟,增加手术台上气管插管又会使缝合空间减小,影响视野。
经全面查阅文献后发现,全胸腔镜气管肿瘤切除端端吻合术报道非常少见,全世界此前查到只有2例同类手术成功开展,且切除气管长度均少于本例手术。而且为了保证视野和操作,两例同类手术的胸腔镜开孔均大于3孔。因此该手术无论从难度系数,还是开孔数,都是全世界在这一领域的突破。这一突破,得益于刘伦旭教授团队胸腔镜术式的持续创新和熟练操作,大大拓展了这项技术在胸部肿瘤的适应范围,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