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四川省2025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共同入选2025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此次获批,标志着四川省核医学学科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核医学跨越提升的战略部署。
以此为契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将严格对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求,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模式,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推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全面增强专科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引领辐射能力。科室将始终秉承“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四川省乃至全国核医学高质量发展,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华西力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核医学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核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历经六十余年的积淀与发展,科室已建设成为亚专业齐全、技术领先、梯队完善、综合实力雄厚的三级学科,在国内核医学界享有卓越声誉。科室连续多年在复旦医院排行榜位列前茅,2023年科技量值排名全国第三,五年平均排名全国第二,展现出强劲的临床、科研与学术整体实力。
【坚持“人才兴科”,打造高水平团队】

科室深入实施“人才兴科”战略,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现有在职员工95人,含医师36人、技师33人、护理人员20人、专职科研人员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人。高层次人才荟萃,包括国家级学会/协会副主委/副会长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结构合理、梯队清晰、多学科协同的人才体系为学科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科室始终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合高质量诊疗与人文关怀,持续提升“硬实力”与“软体验”。院本部和天府院区共配备有双探头SPECT 1台、SPECT/CT 4台、PET/CT 4台、PET/MR 1台及医用回旋加速器2台,其中PET/MR属国内首批配置单位,年临床检查量居全国前列。
目前科室开展核医学特色影像检查40余项,SPECT/CT年检查超4万例,PET/CT年检查近2万例,年门诊服务约5万人次,综合服务体量与技术能力全国领先。科室建有标准化核素治疗病房,开放病床39张,在甲状腺癌等核素治疗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广泛开展甲亢、甲癌、骨转移瘤、血管瘤、瘢痕及肝癌等的核素治疗。科室还积极参与10余个多学科联合门诊(MDT),为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的全流程、多维度诊疗服务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坚持“科研强科”,提升创新能力】
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放射性药品(IV类)使用许可证及放射性药物国家GCP基地的单位,科室构建了以分子影像与核素治疗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具备从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支撑能力。依托四川大学“双一流”学科与华西医学整体优势,形成了医工理深度融合的科研环境。
学科重点围绕肿瘤核素诊疗一体化、神经精神疾病分子影像、靶向探针设计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方向系统开展研究,近五年在《Science》《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Radiolo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多项成果待临床转化。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累计科研经费2145万元;承担国际国内核素药物GCP临床研究项目20余项。
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将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新的起点,恪守“厚德精业、求实创新”院训,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